变我们的相资人生成式A生活I如位投的行一眼中业真何悄悄改
还记得去年ChatGPT横空出世时朋友圈刷屏的场景吗?这款现象级应用仅用7个月就收获了1亿月活用户,确实让人惊叹。但作为一个长期观察科技行业的投资人,我更关心的是:除了这个"明星选手",普通用户到底在用哪些AI产品?老牌公司在哪些领域占优?又有哪些黑马正在崛起?这些问题远比表面数据更有意思。 为了找到答案,我和团队分析了SimilarWeb最新的流量数据(截至2023年6月),对生成式AI产品做了Top50排名。这份榜单或许不够全面,但它像一面镜子,清晰地反映出这个新兴市场的真实面貌。让我分享几个出乎意料的发现: 说实话,这个结果让我很惊讶。榜单中80%的网站都是在过去一年内创建的,就像我去年在新加坡科技展遇到的那群创业者,他们用简陋的demo就能吸引投资人排队。更令人意外的是,其中48%的公司完全是"白手起家",连风投的钱都没拿过。 想想看,5年前开发一个主流App需要多少资源?现在,几个大学生在宿舍就能捣鼓出一个AI产品。当然,那些做底层模型的公司(平均融资9800万美元)和做应用层的创业者(平均900万美元)还是有明显差距。但至少说明,AI时代给了小团队难得的入场券。2. 聊天机器人一骑绝尘,但新玩家正在弯道超车不得不承认,ChatGPT实在太强了——它独占前50名产品60%的流量,相当于16亿月访问量。但有趣的是,CharacterAI这个主打AI陪伴的应用已经悄悄爬到第二位。我女儿就整天和里面的虚拟角色聊天,留存率比ChatGPT还高。 说到细分领域,图像生成类(占41%流量)正在爆发。Midjourney固然厉害,但像Leonardo这样专注游戏资产的小众玩家也活得很好。这让我想起2008年App Store刚兴起时的景象:大平台吃肉,小应用喝汤,各自精彩。 这些年我看过太多烧钱换增长的悲剧,但AI行业给了我惊喜。榜单上90%的公司已经盈利,平均订阅费高达每月21美元!要知道,Headspace这类知名App的年费才70美元左右。 更难得的是,它们基本不做付费推广。我在Reddit上经常看到用户自发分享AI工具的使用心得,这种有机增长在移动互联网后期几乎绝迹了。就像我投资的PhotoRoom,靠口碑就获得了88%的移动端流量。 目前大多数AI产品都选择从网页端切入,这很合理——开发成本低,覆盖用户广。就连ChatGPT都等了半年才推出App。不过嗅觉敏锐的玩家已经开始布局移动端了,比如CharacterAI的App流量占比已达46%。 想想我们每天在手机上多花的那36分钟,这个趋势再明显不过。下个爆款AI应用,很可能就藏在某个年轻人的手机原型里。 看着这些数据,我忽然想起20年前谷歌刚崛起时的场景。历史不会重复,但总是押着相似的韵脚。生成式AI的竞赛才刚刚开始,而最精彩的剧情,往往发生在聚光灯照不到的地方。1. 草根创新者的春天:八成网站都是"新生儿"
3. 用户竟然愿意为AI买单?这个变化太关键
4. 浏览器还是主战场,但移动端暗流涌动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市场风暴前夕:黄金与比特币为何成为投资者最后的港湾?
- 市场狂欢!比特币精准狙击400点利润,这次操作太漂亮了
- 深度剖析:以太坊质押市场的机遇与暗流
- 牛市还在继续!比特币蓄势待发剑指4万大关
- Moonbeam亚洲行:从香港到曼谷的加密之旅
- 加息周期真的结束了?2024年的市场狂欢即将来临
- 比特币再现疯牛行情:ETF春风能否吹出下一个巅峰?
- Grok代币泡沫破灭:一场170万美元的救市闹剧
- DeFi的黄金时代落幕,我们正迎来更疯狂的金融变革
- 从错过到醒悟:我的加密投资心路历程
- 当司法遇上比特币:虚拟货币处置的现实困境
- NFT市场再现生机:这些藏品为何又火了?
- 加密世界周报:Coinbase引领草根运动 美国加密立法进程加速
- 当你在追铭文热点时,RWA代币已经坐上了火箭
- 加密市场的狂欢背后:我们是否正站在悬崖边缘?
- Solana真的亏钱吗?未来年赚20亿美元不是梦
- 美联储9月降息:市场热切期盼背后的隐忧
- 市场回暖信号:把握主流币调整后的中线机会
- AI时代财富新风口:Space AI即将引爆第三次财富浪潮
- 解密加密货币所有权进化史:从矿工到超级用户的转型之路
- 搜索
-